电话:13948109016

便于迁移的房子蒙古包

便于迁移的房子蒙古包,我们住的房子,有楼房,有平房,有用砖瓦木料盖的,有用钢筋混凝土修的,就算是最简单的茅草泥墙房子吧,盖在哪儿就立在哪儿,再也不能挪动了。可是蒙古族牧民以及哈萨克族、藏族的一些牧民有一种房子,能拆能卸,还能把它捆起来让骆驼背着,想把它搭建在哪里就搭建在哪里。这真是最轻巧的一种房子,它的名称叫蒙古包。

蒙古包的种别称和来历,蒙古包在我国古籍上别称很多,有“穹庐”、“毯(游)帐”、“穷庐”“毡包”、“毡庐”等等。“声”就是小房子,“包”是满语“家”、“屋”的意 息。“亨是指像天空那样中间隆起而四面下垂的形状。称“弯庐”,是取蒙古包之形(“穷”和 就“是同音通假字,“暂“是羊毛或其它动物毛 种,、挤压等作用使毡缩面成的块片状材 年,具有良好的回弹吸展和保温学性能,是围在蒙古包木架外壁的“顶盖”和“墙” 称“毡包”“毡庐”,是取蒙古包所用的主要“建筑”材料。直到清代,满语称为“蒙古包”。据《黑龙江外纪》载:“穹庐,国语(指满语)日“蒙古博’,俗读‘博’为‘包’。”此后,这一称呼,就被固定下来。

蒙古包这种房屋形式始于何时?文献上缺乏明确的记载,估计在游牧民族中应该很早就有了。正史上最初出现的是《汉书。匈奴传上》:匈奴父子同穹庐卧。”颜师古注:“穹庐,旃帐也。其形穹隆,故日穹庐。”比《汉书》早100多年问世的子书《淮南子。齐俗训》有“譬若舟、车、循(shin)、肆、穷庐,故有所宜也”之语。从中可见“穷庐”(即“穹庐”)适宜搭在草原之上。《后汉书。乌桓传》则说得很明确了:“随水草放牧,居无常处,以穹庐为舍,东开向日。”北齐人斛律金所唱《敕勒歌》:“敕勒川,阴山下。天似穹庐,笼盖四野。”把“天”和“穹庐”两者的形状相比,说得非常形象。元朝作曲家马致远在他的著名剧作《汉宫秋》(写昭君和番故事)中这样写道:“毡帐秋风迷宿草,穹庐夜月听悲笳。”两种名称并提,一是避免用词重复,二是突出了当时匈奴民族的房屋形式,只有此一一种,没有其它。

蒙古包的形制和功能,蒙古包的形状,前面关于“穹”的解释,也就是最恰当的描述。它的主要材料就是木架、毡和粗线子。要搭一座蒙古包,先得有能支能缩的木架,壁体由木条交叉编成菱形网格,节点用驼皮条或绳子绑扎,圆顶则用辐射形木条骨架连结成一个整体,成伞形。顶架和壁架的上面和外面,盖上、围上厚实的毛毡,用粗绳索绑勒住。顶上留一个圆形天窗,以便通风采光(天窗上有遮帘,下雨时盖好,晴天掀开),门口挂上帘子,严严实实,风雨不透。室内悬挂壁毯,地上铺起毡垫。这样,一座经济、实用的蒙古包便算搭好了。一般的蒙古包高约2米,内部直径4至5米,门朝南开(也有朝东开的)。当然,古代匈奴、鲜卑族的王公贵族的蒙古包,其规格和所用材料要比一般的蒙古包宏大、豪华、高贵得多。

夏季炎热时,毡庐太热,因此也有用芦苇、红柳条编成的蒙古包。蒙古包的主要特点是便于拆建,易于运输。蒙古族人民中有一大部分是牧民,他们要给放牧的马、牛、羊寻找最好的草场,还要给它们找有水的地方解渴。那么大的蒙古草原,这片地方的草吃完了,还有另一片地方;这条小河的水干了,还有另外的小河。一到冬天,朝南的山脚下又暖和、又避风,山北边的牧民就赶着牲口、驮着蒙古包到暖和的地方安家。所以,便于搬动的蒙古包,便成为蒙古族牧民和在青海、新疆等地的藏族、哈萨克族牧民最理想的房子。

蒙古包入口正对主人所居处,主位左边为供佛处,右边为箱柜,在左为客位,再右为妇女所居住。入口之左放鞋靴,右放炊具、燃料,全包中央,则为火塘、炉架。蒙古包里的火炉烧得红通通的,炉上煮着喷香的肉汤、奶茶,劳累了一天的牧民,舒舒服服地坐在垫上休息、聊天。这时,如果有旅游者经过这里,想进去歇歇脚,好客的牧民便会热情地斟满奶茶请你喝,让你尽情领略蒙古包的风味。

©2024 呼和浩特蒙罕隆蒙古包生产厂家  技术支持:网站优化  蒙ICP备18005289号  访问量:1373699  网站管理  移动版